半个世纪的约定---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1956级老校友回访母校侧记

作者:校友网发布时间:2010-09-16浏览次数:0

1939年出生于吉林长春的顾同学校友退休前是中国石化监察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已逾古稀之年的他依旧身体硬朗,魁伟高大。顾局长1956年从长春考到兰州石油学校炼机专业,在学校读书4年。说起1956年来到大西北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当时从长春到兰州,坐火车,整整辗转了七天七夜。火车是闷罐车,连厕所都没有。结果到了学校一看,好多一起来的同学心都凉了半截:学校当时的建筑仅有两处,一栋四层的教学楼,一栋宿舍楼。生活条件别提多艰苦:男同学统一住在食堂里,女生住在帐篷里。学校周围都是荒地,没有任何文化娱乐设施。操场是由同学们自己动手修建的,同学们上课都在帐篷里。师生们一边学习一边劳动建校,周末和假期勤工俭学的钱全都上交给学校。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很多同学离开家乡后几年不能回家,寒暑假都留在学校里。然而,当我们问及他对母校为何有如此深厚的情感时,他说“那个时代历练了我们,在离开母校后,我们从来不怕吃苦;我们在母校学到的知识功底很扎实,学校有一批学养深厚的老师,他们十分敬业,有50年代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给我们任教。他们教得好,我们学得扎实,动手能力很强,到今天为止,我都可以把常减压等装置讲得清清楚楚。可以说,咱们学校的学生,到哪里都能有饭吃。看到学院今天的发展,顾局长感慨万千。他说:“学院这些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发展得很快,校园环境很美,学习环境更好。学院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为教工营造了优美舒适、现代化水平很高的教学环境,花了大力气为师生员工创造了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学院的实力逐年提高,学院的影响力逐年扩大,作为学院人,发自内心的感到自豪!”采访结束时,顾局长还为学院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要继续提高师资力量,因为好的教师才能有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二是要继续坚持工学结合的传统,要让新时代的学生去除浮躁,打牢基础;三是要继续提高学院的知名度,逐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