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录】黄礼开:舍小家顾大家 谱写扶贫感人事迹
黄礼开,我院原兰州石油学校炼油77—2班学生,曾担任班长、学校学生会副主席,1981年1月毕业。先后在湖北荆门炼油厂、福建炼油厂工作。2004年7月受福建省委、省政府委派,两次共6年时间到泉州市德化县挂职开展扶贫工作,担任德化县南埕镇连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德化县国宝乡格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荣获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铸有半身等尺寸铜像一尊,现保存在北京博物馆)、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十大三农人物、泉州市服务三农先进个人、德化县道德模范、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2009年应邀参加国庆60周年系列活动,受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亲切接见。
从2004年以来,黄礼开一直在德化县从事扶贫工作,他三次从家中拿出20万元现金和个人资产抵押向银行贷款30万元用于垫付扶贫项目建设。通过艰苦拼搏,使村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一曲曲动人事迹被当地百姓广为传颂。
2004年,他参加福建省第一批扶贫干部驻村工作,在德化县南埕镇连山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任期三年,出色地完成任务。2007年,他又主动要求参加第二批扶贫工作,到德化县国宝乡格头村驻村任职,黄礼开所任职的两个村都是福建省省定贫困村。
[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铜像(黄礼开)]
德化县连山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人口1885人。这个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靠天吃饭。黄礼开驻村后,与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党员、群众,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大大改善了全村的基础设施。村民人均纯收入由驻村前的1900元提高到5600元,村财收入也由1.8万元提高到了8.5万元,极大地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
德化县格头村是个有着3800多人、9个自然角落的大村,工作难度更大。黄礼开到任后,仅用2年时间就使格头村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先后解决了1300多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完成低产毛竹林改造6000多亩,帮助和扶持52户农民发展母猪饲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村民人均收入由1900元上升到4800元。黄礼开被老百姓称为“村民的贴心人”。
他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的岗位上,不畏艰难,扎根山区,认真履职,谱写了一页页动人的扶贫工作新篇章。他从条件优越的工作岗位来到贫困山区,坚持6年的乡村生活,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在德化县传为佳话。2008年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十大“福建三农人物”。
[二排右数第七位(黄礼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