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8日下午1点,丁二烯装置产出合格产品,11天的开车耗费时长,轻松刷新了国内丁二烯装置开车纪录(原纪录为15天)。斯尔邦石化中控室内一阵欢呼,大家都在为这来之不易的历史时刻雀跃。我到处找寻烯烃事业部总经理郭榜立,试图采访他,但遍寻不得。一个多小时后,才在他的办公室里发现目标。他关着房门,一个人在安静地思考着。
君子追梦,四十不晚
时间拉回到1989年7月的某个夏日,诸葛亮故居之地南阳,某个农家院内。一个少年穿着布鞋在屋里来回踱步,窗外偶尔的蝉鸣更令他心烦。斟酌了半天,他仍然没有任何头绪。最终,他的大哥帮他拍了板,在他的高考志愿书写上了兰州石油学校炼油专业。
这个少年就是郭榜立,彼时18岁。因为这个决定,他的未来命运便与“石化行业”紧紧缠绕。东野圭吾说,生命中的全部偶然,其实都是命中注定。就像郭榜立不会想到,毕业后在洛阳石化兢兢业业干了20年后,会突然做出离开家乡一个人来到连云港的选择。
2010年底成立的斯尔邦石化,注册成功后马不停蹄开始招募人才,在业界口碑很好的郭榜立首先进入视线。“当时是郭吉中郭总联系的我。听说是民企,我最初并没心动,虽然开的待遇很高。但后来他讲了准备上的装置规模后,我瞬间被吸引了,电话里直接答应了他。不为别的,新的挑战让我重新有了热血沸腾的感觉。”郭榜立回忆说。
在洛阳石化,郭榜立的事业已达巅峰。经历了七年的倒班之苦,他从外操干到内操再到班长,再到工艺工程师兼安全工程师。30岁时,他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一年半后升为公司最年轻的主任。在这个岗位上,郭榜立一干就是八年。
期间,他拿奖拿到手软:“洛阳石化十佳人物”、“洛阳石化十大模范共产党员”、“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中石化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自学成材奖”、“河南省张伟式创新人才奖”、“河南省创新创效标兵”等几十项荣誉。组织装置停工开工、组织大检修、组织事故处理……一切驾轻就熟,工作渐渐失去了挑战性,郭榜立总觉得生活少了些什么。
直至接到斯尔邦的邀请,郭榜立蓦然明白,自己内心深处一直有个梦,一个大型MTO装置的原始开车梦。在家人、同事的诧异声中,他迎着冷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东进的列车。
那一年,郭榜立刚好40岁。直到现在,他还保留着第一次来公司的火车票。“那是我的梦想走进现实的第1位见证者。”郭榜立说。
成功的秘密,在12小时之外
在国企待过的人都知道,因为人才济济,获得提拔的难度如登蜀道。在这样的背景下,郭榜立在洛阳石化却一次次打破“行规”,成为公司的明星人物。他究竟靠的啥?
“无论在哪里,无论是什么部门,你要想站稳脚跟,业务过硬是第一法则。”郭榜立说,“如何才能‘业务过硬’?功夫在当班的12小时之外。上班的时候,大家都在学习,差距并不会很大,但如果你能抓住业余时间努力钻研业务,积少成多滴水穿石,那你就能脱颖而出。”
这样的道理,郭总给部门的同事说过很多次。今年7月份,人资部门请他和新来的大学生员工做思想交流,原以为性格内敛的他只会象征性地讲几句,结果郭总掏心掏肺,一口气聊了一个多小时。至于主题,当然是:成功的秘密,在12小时之外。
因为他的观点很接地气,所以烯烃事业部的小伙们都听得进去,也乐意听。时间长了,大家都明白了“少干吃亏、多干是福”、“业余时间利用好,会比别人先成宝”、“技术岗位靠积累,学专学深是精髓”、“欲与领导走得近,首先提高责任心”等道理。久而久之,事业部的工作作风在潜移默化中大变样。员工们树立了正确的职场观和价值观,脏活累活难干的活,大家都冲锋在前;除了出色地完成事业部下达的任务外,大家都养成了“积极主动找活干、乐于奉献抢活干、雷厉风行跑着干、刻苦专研想着干”的好风气。
宽严相济,亦师亦兄
郭榜立不仅是技术大拿,也是管理高手。工作中,他军令如山说一不二;生活中,他如慈父长兄春风化雨。每谈到他,烯烃事业部从上到下,所有人的脸上都是一个大写的“服”字。
在烯烃事业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同事之间一起出去吃饭,必须是职务最高的人买单。这个规矩,是郭榜立定的,为这个他专门和事业部的各级领导们说过好几次:一线员工赚钱不容易,也没有我们拿得多,所以不许接受任何吃请。大家在一起聚聚可以,但必须是职务高的人请客。有了这个规定后,胆子大点的员工会和他开玩笑:“郭总您有空吗?我想请您吃个饭。”
至于工作方面,郭榜立则向来“冷酷无情”,奖罚分明,没任何商量的余地。HSE部要求各事业部组织班组搞消防演练,烯烃事业部的安全工程师积极落实,但忘了及时做相关记录,被HSE部通报,郭总按部门制度将安全工程师的当月绩效奖金全部扣除。
“公司的任何制度都要无条件服从,因为任何制度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工作上就是要严字当头,养成一个好的工作习惯,会让你受益一辈子。我们要用军队和军人的标准来干工作。”郭榜立经常提这个理论,“军队里要求叠被子叠成豆腐块,很多人会问叠那么好有必要吗?当然有它的必要性!除了美观,还有就是培养军人的服从天性。所以在公司里,任何制度都有意义,都该无条件服从。”
正因有“铁军作风”做保障,烯烃事业部的三套装置开车都是一次性成功,且均是按既定时间节点顺利完成,其中年加工240万吨甲醇的MTO装置为全球单套最大,10万吨/年的丁二烯装置开车只用了11天,刷新了国内同类装置的开车纪录。
“和员工打交道,我直接告诉他们我的喜好:干工作不讲条件、出活利利索索、责任心强、善于动脑子。要想获得认可和提拔,就按照这个标准来,不需要天天揣摩我的心思,费时费力。”郭榜立右手一挥,语气干脆。
还有个段子。在MTO装置开车前一个多月,郭榜立便早早夸下海口,公开说烯烃事业部能做到一次性开车成功,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公司一个中层干部对他的行为颇感意外:我干了几十年化工,没开车就敢放风说能一次性成功的事情,还真是第一次遇见。也有人私下议论,MTO那么大的装置,没遇到啥难题就能开车了?
郭榜立微微一笑。笑容里是信心百倍,是成竹在胸,是稳操胜券,是高手寂寞,是他从业25年来所有泪和汗的结晶。
当领导合格,欠家人太多
郭榜立有个女儿,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大四。在女儿的记忆里,从小到大,爸爸陪她的时间总是很少,读大学后,两人每年见面的天数都是个位数。 她最羡慕的人是父亲的那些同事,特别是那些年轻人。因为父亲会经常与他们交流,给他们讲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年来,她学习、生活上的事,大多数都是自己拿主意,偶尔打电话和妈妈说说,极少麻烦爸爸。
也许是自知欠女儿太多,极少玩微信的郭总,当女儿学术上参加微信活动时,总会在朋友圈里冒泡为女儿拉票,这是他所能表达父爱的最好方式。
采访最后,他给我讲了一件对他成长很有影响的往事。在洛阳石化,有一次开会,大家到会议室坐定,发现主持会议的主任,正利用开会前的几分钟时间,在专心看一本被翻得稀巴烂的英语词典。那车间主任是1983年毕业的大学生,当时已经是高级工程师。
“他是我的老主任,他当时那么拼,真的让我们感到汗颜。领导都这么爱学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松懈呢?这个故事,我经常讲给我的员工听,希望他们能和我一样从中受益。”郭榜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