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清,1963年出生,甘肃兰州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化工工艺高级专家。1982年毕业于我校石油炼制专业。先后任大庆乙烯塑料厂高压、线性车间技术员,大庆石化总厂塑料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生产主任,大庆石化总厂塑料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车间主任,天津联化公司树脂部主任助理、副主任、聚乙烯部主任、副经理,天津石化公司乙烯厂副厂长,股份天津分公司烯烃部副经理、公司级乙烯专业首席专家、化工工艺高级专家。他兢兢业业立足岗位,只专注聚烯烃这一件事,从大西北的放羊娃儿到聚烯烃业界翘楚,把这份执着的爱演绎成精彩人生。
时间进入1998年,国内已有五套规模相近的乙烯装置,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扩能降成本求发展,而乙烯要扩能,下游聚乙烯装置的产能是瓶颈。彼时,西方发达国家石化工业气相法聚乙烯冷凝态生产技术是解决这一瓶颈的最佳手段,但技术引进费用高达400多万美元。那种愿者上钩,言不二价的情境,再次深深刺痛了吴文清。他下定决心说:“我们自己干!外国人能办到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办到。”这一次的挑战将吴文清推向了风口浪尖。经过将近一年的参数采集摸索,他们先后攻克了冷剂选择、冷凝分率控制等诸多难题,成功完成了气相法聚乙烯冷凝技术国产化开发应用,使聚乙烯生产能力由设计的7.8吨/小时提高到了16吨/小时。这一技术先后成功在中原、广州、茂名等多家石化企业挖潜改造中全面推广应用,形成烯烃行业五朵金花竞相绽放的局面,并成功地在天津百万吨乙烯项目中应用。中沙LLDPE投产2年后的平稳运行证明首套国产化工艺包技术取得圆满成功,达到先进水平。
他从业30年坚定科技强国之信念,学而不倦、技术超群,科研创新、成绩卓著,在业内成就了“科研痴者”的美誉,成为了中国石油化工乙烯专业的“首席专家”。多年立足装置坚持不懈地学习相关知识,及时收集整理数据,才有了不断创新的底气和动力。不论在基层车间还是在管理岗位,他始终没有离开过聚乙烯装置。吴文清表示,没有大庆时的技术数据累积与分析,就没有天津聚乙烯的冷凝技术的开发应用。在中国石化科技大会上,吴文清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向年轻的朋友们强调立足岗位的重要性——立足装置,你才能搞懂搞透原有装置技术再创新;立足装置,持续走产学研结合才能让创新之路事半功倍;立足装置,与收集前沿研究信息相结合,才能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
在很多人的眼里,吴文清简直就是谜一样地存在:中专学历的他竟能跻身中国石化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带领博士和硕士搞科研;身为处级领导干部却热衷于在生产一线、实验室搞新品开发;明明是十几万吨的小乙烯,瞄准的却是顶替进口、填补空白的大目标;外国人说他是精于算计的“老狐狸”,友人佩服他家国情怀,感叹他一根筋,既痴又傻。不管别人是不解、是惊诧,还是敬服,他带领他的创新团队在生产现场默默耕耘。在他的主持率领下,天津14万吨/年气相法聚乙烯装置(LLDPE)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同时,拥有国内授权专利20余项,国际PTC或国外授权专利3项,PTC申请2项,授权专利工业实施率达80%以上,仅专利转让费就超过1亿多元。
从2011年至今,吴文清研发团队先后开发了聚烯烃新产品14个,获得中国石化2011年度聚烯烃新产品突破贡献奖,实现了“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达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良好预期。天津石化烯烃部成为了中国石化聚烯烃行业新产品的研发基地。团队坚持“高师带徒”常态化,常年为年轻职工办班授课、专题讲座、答疑解惑,涌现出一大批技术人才,他们挑起了大梁,成为各装置的行家里手和创新创效的主力军。
辛勤地付出换来广泛认可。吴文清1998年获天津市“九五”立功奖章;2000年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2000年获中石化劳动模范;2000年获中石化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01年获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获天津市“九五”立功奖章;2003年获中石化集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专家;2004年获第七届天津青年科技奖;2004年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1年获中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2012年获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获中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2015年获“加油中国•传承铁人”优秀人物;2015年获天津市劳动模范;2016年获中国石化科技领军人才;2016年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获天津市“津门工匠”;201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202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